2025年的美國,正處於極度緊張與重構的歷史時刻,社會的撕裂程度難以言喻。前些年,大量非法移民持續湧入,邊境成為國家治理的敏感神經;芬太尼等毒品氾濫,不僅摧毀生命,更腐蝕家庭與社區結構;穆斯林社區與主流社會之間的張力不斷被媒體放大,文化認同與宗教自由成為政治鬥爭的籌碼。而在高科技領域,人工智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入侵勞工、教育與倫理邊界,「飛向火星」式的雄心壯志,則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與人類對探索宇宙的永久渴望。

這一切,都是教會無法回避的時代背景。在這樣的局勢下,教會不能再滿足於「屬靈溫室」式的聚會,也不能只關注自身的增長與福祉,而必須走入社會最深的痛點與失序之處,回應這個世界最深的呼喊。

剛查考完的《羅馬書》提醒我們:人類真正的問題不是制度,而是罪;不是外在世界,而是內心的敗壞。福音是唯一能改變人心、醫治社會的力量。它不是修飾人性,而是徹底的重生。保羅為我們確立了清晰的福音框架:「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3:23)——問題在人心,解答在福音。

而正在查考的《哥林多前書》,則讓我們看見:教會不是天堂,完美無缺,而是一群蒙恩得救之人,正在學習如何勝過罪的權勢,成為聖徒。教會不是烏托邦,而是一個真實面對問題、按真理治理的群體。哥林多教會所面對的問題,其實與今天的社會與教會極為相似——黨派紛爭、性混亂、屬靈恩賜的炫耀、社會階層的張力,以及對婚姻與自由的誤解等等。

因此,今日教會必須從兩方面重建自己的角色:

一、用福音攻破人心的堡壘
 ● 認清人的「罪性」是所有社會問題的根源
不論是毒品還是科技,不論是非法移民還是宗教衝突,背後都有貪婪、自私、恐懼、驕傲與偶像崇拜在作祟。教會必須持續宣講基督的十字架,不能以「社會公益」或「文化保守」取代悔改與重生。

  • 傳講耶穌基督是唯一的救主與和平之君
    面對文化對立與種族張力,教會要成為「和平的使者」,但不是靠政治折衷,而是靠「十字架叫兩下合而為一」(弗2:14)。福音才是真正能調和猶太人與外邦人、黑人與白人、穆斯林與基督徒之間仇恨的力量。

二、建造教會成為社會彼此相愛的樣本
 ● 治理教會,恢復屬靈的紀律與切實相愛的心
正如《哥林多前書》中的呼召,今日的教會要在混亂的文化中建立清晰的價值觀——關於性別、婚姻、敬拜、服事、屬靈恩賜,必須有次序、有敬畏,不能因為「包容」而喪失真理。

  • 服事社會,成為鄰舍的燈臺與好撒馬利亞人
    教會不僅要傳福音,也要真實走進移民社區、毒品氾濫區、青少年邊緣群體中,展開輔導、教育、醫治、陪伴的事工。不是以「施捨」的心態,而是以「門徒化」與「改變生命」的方式,參與他們的生命旅程。
  • 在科技浪潮中持守神的形象與人的尊嚴
    面對人工智慧、火星探索等科技發展,教會不應拒絕,而應引導人反思:人類的終極目的,不是超越地球、飛向天際,而是恢復與神的關係。我們可以使用科技,但不能讓科技塑造我們和我們對人性的理解。

教會的使命,不只是建造一個「更好」的社會,更是傳揚一位「完美」的救主。在動盪不安的美國社會中,神的教會正被呼召,不僅要作光作鹽,也要作柱石與根基,彰顯一個從神而來的秩序——正如保羅在哥林多混亂的城市中所說的:「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林前2:2)。

讓我們在福音的根基上建造,在治理與愛中服事,在科技與文化的挑戰中守住信仰。唯有如此,教會才能在這個多變的時代中,堅立不搖,成為真理的柱石與根基。